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革東鎮五岔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29104 | 身份證前6位:522629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6400 |
隸屬政區:革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五岔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五岔村座落于距離劍河縣唯一的一個城關鎮(革東鎮)西北約10公里處,清水江繞村而過,現在已通公路(施秉縣方向)。它由南面、白龍、翁路、翁岸和大寨五個自然寨組成,現有467戶,1873人,以苗族聚居,有一所學!搴有W,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農業。村寨面積約1700余畝,耕地面積約700余畝。五岔村原隸屬臺江縣革東鎮,因在清水江中下游修建“三板溪”水電站,地處清水江中游的老劍河于2003年底搬遷至革東鎮,現五岔村歸屬于劍河縣革東鎮。
五岔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之地,民族節日頻繁,有盛典的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每年農歷六月初六的獅子龍舟節、一年一度(農歷二月十五)的苗家情人節——姊妹節、苗年節等,習俗多樣,舉不勝舉。山歌、酒歌種類繁多,時時歌舞彌漫,蘆笙蕩漾。既有聞名一帶的《爹他當那》等民族古歌,又有歌唱生活與愛情的悠揚飛歌和郁多樣的情侶對唱;民間武術享譽四方;特別是苗族紅鄉秀精品獨樹一帆,如今聞名中外;宋代男式長袍保留古韻,別具一格;這里蘊藏著許多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擁有《‘搭向’(貓頭鷹)救母》的神話故事和《飛公(故兩)救難》等傳說。如今貴州第一五岔村志——《五河苗族志》就問世于此處。
挖掘民間文化種類繁多,地方文化特色鮮明,正走向世界,使之更加有力的傳播下去,讓整個社會一起保護好這一塊完美的民間文化瑰寶。
全國與五岔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