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塘橋街道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街道辦事處地址在峨山路488號,轄香花、寧陽、茂興、微山、微南、胡木、塘一、塘二、塘橋、浦建、蘭村、蘭高、蘭東、塘東、港駁、南泉、峨山、盛家弄、南浦、塘嚴20個居委會。轄區除有82、86、214、219等公交線以外, 還有長途客運線, 是通往金山、奉賢、川沙、南匯的主要線路。原設施簡陋的小舢板碼頭已建成現代化的大型輪渡站, 日客流量超過8萬。
塘橋街道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街道辦事處地址在峨山路488號,轄香花、寧陽、茂興、微山、微南、胡木、塘 一、塘二、塘橋、浦建、蘭村、蘭高、蘭東、塘東、港駁、南泉、峨山、盛家弄、南浦、塘嚴20個居委會。轄區除有82、86、214、219等公交線以外, 還有長途客運線, 是通往金山、奉賢、川沙、南匯的主要線路。原設施簡陋的小舢板碼頭已建成現代化的大型輪渡站, 日客流量超過8萬。塘橋街道地區原是周家渡街道的一部分。1984年4月1日,經市政府批準,周家渡街道一分為二,成立塘橋街道辦事處。全街道總面積2.28平方公里。1985年1月起,原川沙縣的共約4.14平方公里地區劃入塘橋街道。1986年8月經市政府批準塘橋街道劃分為兩個街道,即塘橋街道和南碼頭路街道,形成了現今塘橋街道區域。有743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20014戶,57314人,其中回、蒙等少數民族305人。在統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中,高度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把城鄉居民的就業、增收、社保、宜居作為系統的民生工程來抓,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充分調動全市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幸福和諧街道。
-
行政沿革
塘橋街道,解放前夕地域屬斯盛區。解放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隨軍濰坊市大隊11中隊第五辦事處 接管。1950年撤銷軍管,成立楊思區塘橋鄉人民政府。1952年撤鄉建鎮,改為塘橋鎮人民政府。1956年起先后屬東昌區、浦東縣、吳淞區。1960年并入周家渡街道,屬南市區。1984年從周家渡分出白蓮涇以北、楊高路以西、張家浜以南地區,成立塘橋街道辦事處。1986年劃出南浦路以南地區,新建南碼頭路街道。解放后轄區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從60年代起先后建造了港駁、塘橋等新村,建新工房333幢,面積達54.7萬平方米。70年代張家浜水閘建成,基本消除了水患。80年代以來拓寬和翻建了塘橋路、茂興路、楊高路,新辟了峨山路、蘭村路、文登路、龍陽路等大馬路。1991年底南浦大橋通車,轄區浦東南路、蘭村路、文登路增設公交線, 直通浦西,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塘橋街道下轄微山新村社區、微南社區、寧陽路社區、茂興路社區、香花橋街社區、浦建路社區、塘橋社區、文蘭社區、胡家木橋社區、南泉路社區、藍村社區、蘭高社區、塘-區、南浦社區、蘭-區、金浦社區、龍陽路社區、南城社區、東方社區、怡-區、貴龍居社區、龍園社區和富都社區。
-
人文歷史
據考古發掘證明,轄區在唐宋時建有村落。由于地處黃浦江畔城鄉結合部,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張家浜橫貫全境,通向嚴橋、花木、洋涇、金橋、張江等地。清同治年間,塘橋地區商業、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民國 初,劉鴻生在浦東董家渡口創辦義泰興煤棧,爾后建成張家浜碼頭。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一條街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谷諔馉帟r期,塘橋一條街毀于炮火,數十人被日軍-于泰隆橋旁。義泰興煤棧被日軍占領,大批作坊歇業,商業日趨蕭條?箲饎倮,義泰興煤棧復業,張家浜碼頭成為美援物資轉運站,大量舶來品流入塘橋市場,塘橋一條街再次興隆。20世紀20年代~40年代,大批安徽、山東、湖北等地災民在塘橋高泥墩、小南碼頭、胡家木橋等處搭建“滾地龍”安身。塘橋鎮周圍田園荒蕪,墳堆、糞坑遍地,水患嚴重,居民生活貧困。至解放前夕,塘橋一帶社會秩序混亂,吸毒、0、-成為公害。
-
社會經濟
街道會同地區工廠、學校、武警部隊、各院所、居委會等單位積極開展精神文明自建、共建活動,投資35萬余元,改建社區文化中心,新建占地90平方米的育蕾樂園,成立了街道市民學校。針對塘橋地區流動人口多,環境衛生 差,社會治安管理難度大等歷史遺留問題,街道與轄區43個單位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加強防范措施,并通過法制宣傳教育,使轄區刑案率逐年下降。街道會同有關職能部門聯合執法,對南浦大橋周圍市容環境以及楊高路、文登路、蘭村路等7條主要道路進行重點整治,確保整潔暢通。1989年浦東南路被評為市級整潔道路,1993年蘭村30弄被評為市優美住宅小區。轄區內各居委會均設社區服務分中心,有修理、搬運、托兒等10余個便民項目,為居民解除后顧之憂。街道辦有敬老院,收住20余位孤寡老人。街道還辦有3個拳操站和2個圖書館,豐富居民的文化、體育生活。1958年起,轄區開始興辦大批生產組、服務站。1984年起,街道先后興辦食品、五金、百貨等商店和塑料加工、機修、水電維修等工廠。上海繡衣一廠原為家庭婦女辦的生產組,現產品暢銷國內外,為英國女王定制過禮服。1992年街道有28個企業,從業人員1080人,年產值(營業額)4400萬元,利潤220萬元,上繳稅收115萬元。1990年以來,三陽食品廠、童涵春中藥廠、亞州皮鞋廠等相繼由浦西遷至峨山工業小區。1992年轄區有各類商店190多家,形成以塘橋街為中心的商業區。農業銀行浦東分行,浦東發展銀行等金融企業均在轄區內。
全國與塘橋街道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