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平泉縣桲欏樹鎮桲欏樹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30823110 | 身份證前6位:130823 |
長途區號:0314 | 郵政編碼:067000 |
隸屬政區:桲欏樹鎮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冀H | |
桲欏樹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原金杖子村(桲欏樹社區前身)是燕山腹地桲欏樹溝的一個小山村。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個村欠外債127萬元、人均收入不足500元。“一進桲欏樹溝,一天三頓喝稀粥”是這里窮困面貌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在村黨支部書記金旭東帶領下,該村興礦業、辦企業、強產業,大建新農村,原本貧瘠落后的金杖子村變成塞外美麗富饒的新村,2012年村集體收入280萬元、人均收入18700元,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級文明生態村”。2011年末,河北省平泉縣以金杖子村為中心,整合周邊6個行村成立了河北省最大農村社區—桲欏樹社區。社區規劃了到2015年實現50%的農戶進企業,30%農戶特色農業,20%的農戶從事商貿流通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2萬元的發展目標,農民提前過上小康生活。燕山深處小山溝里一座現代化小城鎮正在崛起,為新農村建設樹起標桿。
新理念進老區——綠色發展奔小康
平泉縣桲欏樹鎮桲欏樹社區是河北省最大的農村社區。座落在燕山腳下一條山川內,因山上長滿桲欏樹,故取名桲欏樹溝。這里歷史悠久,有現保存的清朝修建的靈官廟遺址、藥王廟遺址、日本侵華集家“人圈”遺址,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記載的《承德保衛戰——桲欏樹戰役》就發生在這里。
二十年前,地處革命老區的桲欏樹溝,農民年人均收入僅三四百元,“一進桲欏樹溝,一天三頓喝稀粥。”這句順口溜是昔日溝內百姓窮困日子最真實寫照。原金杖子村是桲欏樹溝內一個典型的窮村,為帶領村民致富,上世紀90年代末,村里建廠子,搞產業,種種原因疊加,最后不但沒能造福村民反而欠下巨債。村民心散了、村子亂了,金杖子成了遠近聞名“一窮二散三亂”的后進村。
1999年村委換屆,在外打拼多年的金旭東被推選為“當家人”。憑著0員的勇敢擔當和豐富閱歷,他帶領全村百姓轉變思想觀念,堅持走“工業強村、產業富民”發展之路,通興礦業、辦企業、搞產業,用發展工業的思路發展農業,用建設城市的理念建設農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昔日欠債127萬元貧瘠落后的金杖子變成2011年村集體收入280萬元、人均收入過萬元美麗富饒的新村。過去住茅屋草舍的農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開上了轎車,活得瀟灑自如;遍布山溝的一條條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柏油公路;一座座荒山變成了碩果累累、鳥語花香的“花果山”。
村民富了,村子強了,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在發展鐵選產業中,金杖子村引入循環理念,集資組建了利用廢棄礦砂生產新型建筑材料的金盛科技公司,讓堆積如山的廢礦砂變廢為寶,年消耗尾礦砂40萬立方,年產灰砂磚1億塊、生產加氣塊20萬立方,是目前中國北方最大的生產灰砂磚、加氣塊全自動環保無污染綠色制造基地。
這一創舉,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可,承德市委書記鄭雪碧這樣評價道:“變廢物為資源、變資源為財源,既解決了尾礦砂堆積的沉重負擔,又增加了經濟效益,不僅為該社區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更為承德礦業發展集中地區闖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綠色發展之路。”金杖子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金旭東也當選為“全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
新規劃在山區——構建美麗新農村
為了發揮金杖子村的輻射帶動作用,2012年1月,平泉縣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以金杖子村為中心,整合周邊毛家溝、郭杖子、王家溝、馬杖子、郝杖子等村,成立了桲欏樹社區。社區總面積達到58平方公里,共2730戶,11326口人,轄區內13個黨支部,281名黨員,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農村社區。
站在新的起點上,社區黨委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按照“社區集中、適宜居住、方便就業、改善生活”的發展目標,通盤考慮交通、衛生、通信、環保等公共設施和社會公益建設,將社區全部地域規劃了“三橫六縱”的公路網,“三區三園”的城鎮建設和產業布局。三區,即設施農業產業區、商貿服務區、新民居聚集區;三園,即文化中心公園、特色農業采摘園、桲欏樹戰役烈士陵園。
未來幾年內,依托原金杖子村新民居規劃設計總面積一平方公里的小城鎮建設區域,將分四期集中打造農民新居,逐步將原來6個行政村33個自然莊危房戶、偏遠戶統一安置到農民新居,實行統一管理,集中居住,做到資源共享、服務共享。
圍繞食用菌、果品農業特色產業,社區逐步擴大土地流轉面積,建設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從2013年開始,發揮社區果品及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協調帶動功能,每年流轉土地1500畝以上,到2015年,在社區內建起高標準的觀光采摘園和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園。食用菌園區面積達到5000畝,“三優”果品觀光園面積3000畝,高效設施農業種植面積占到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
到2015年社區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4億元,年創利稅8000萬元,集體收入達到1000萬元,實現50%的農戶到企業上崗就業,30%農戶從事食用菌、花卉等設施農業,20%的農戶從事商貿流通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2萬元。通過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最終實現集體富、共同富、長遠富的發展目標,將桲欏樹社區打造成河北省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富裕美麗的幸福新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