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黃島區紅石崖街道龍泉河西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211006 | 身份證前6位:370211 |
長途區號:0532 | 郵政編碼:266000 |
隸屬政區:紅石崖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B | |
龍泉河西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龍泉河西村概況
龍泉河西村位于龍泉河下游西岸,距紅石崖辦事處駐地僅三公里,在開發區的最西北面,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從村西頭穿過,村北緊臨原王臺至大窯的柏油公路,村西是一條環鎮公路與黃張公路南北貫通,從村口的環鎮路往南到黃張公路和膠州灣高速公路王臺出、入口不足一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非常便利。有居民348戶,人口1150人,村莊占地面積23公頃,實有耕地109公頃,可供開發利用的荒灘、蘆葦灘80公頃,村民們歷代以農業為主,并兼營漁業和曬鹽業。
宣德三年(1428年)先民孫天常隨移民大潮由云南省滇水縣大槐樹底莊孫家胡同搬遷到龍泉河下游西岸,安家落戶,子子孫孫墾荒耕田,下海捕魚繁衍生息,至今已繁衍二十代,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龍泉河西村。
水果種植基地
解放后,河西村同全國各地一樣,依靠集體力量,興修水利,整修道路,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建設小型水庫一座,開挖大口井5眼,鋪設地下管道1000多米,購置多部排灌機械,基本保障了農田灌溉,開墾了近千畝稻田,全村的糧食產量逐年遞增;林果業、漁業和其它副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立了林業專業隊,栽植蘋果、梨樹300余畝,建苗圃30多畝,植桑30畝,栽竹子13畝;除長年在海灘上用網捕魚外,還建起了扇貝場,水面養殖500多畝。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里通上了電,購置了多部機床,搞起了機械加工業,先后建起了磨坊、油坊、粉坊、彈花坊等副業,并就地取材,購置了合股機,開展草繩加工業。先后購置大中型拖拉機五部,增加了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農、林、牧、副、漁業得到了全面發展,集體經濟逐步提高。
樹種苗培育基地
從七十年代初,村莊改造實行統一規劃,街道兩旁安上了路燈,實現了凈化、綠化和亮化,并在村口挖大口井一眼,使群眾用了上自來水,給了人們一個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
河西村對教育事業歷來很重視,對學校和幼兒園不斷投資進行改建擴建,規模越來越大,辦學條件越來越好,使學校和幼兒園逐步成為當地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園,全村共有大中專畢業生60多名,研究生2名,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糧食和花生產量不斷增長。二、三產業也蓬勃發展,先后建起冬暖式大棚32個,簡易大棚67個,建養魚池、蝦池700多畝,4戶村民養起奶牛16頭。機械加工5處,汽車修理3處,服裝加工2處,機械維修5處,油坊4處,面粉加工3處,食品加工2戶,水泥制品加工業一處,商店7處,大中小型汽車18部,拖拉機15臺,聯合收割機1臺,鏟車挖掘機、推土機5部、手扶拖拉機110多部,戶戶購置電話、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摩托車,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河西村將憑借開發區的諸多優勢,憑借本村的大片平原沃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條件,發展將全越來越好。
聯系電話 86-0532-83156391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