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大淡村 | 大淡村是惠安東部獨具魅力的美麗鄉村。全村面積1.7平方公里,轄區范圍,東鄰赤湖工業區,西至山腰山,南接東坑山,北至后洋村,總人口1602人,黨支部黨員共……[詳細] |
安固村 | 安固村委會 羅馬拼音 An gu cun wei hui 別名 安固 簡稱 安固 設立年份 明朝隆慶年間 人口(人) 2292 面積(平方公里) 3.3……[詳細] |
鷹園村 | 鷹園村名,早年黃氏村民遷此山前定居,故稱前黃,后諧音前園。于80年代因全縣重復地名,本前黃遲于縣郊山腰公社大前園,故改稱為鷹園。【歷史沿革】清末隸屬泉州……[詳細] |
前張村 | 【地名含義】明朝末年,張氏村民在此建厝,以姓加厝定名張厝。后有莊、吳、楊、洪等姓村民相繼到此定居。又因村北有涂寨鎮曲江村委會轄后張村,形成南北相對,以方……[詳細] |
新塘村 | 新塘村是一個革命老區村,地處山霞鎮西部山區,土地貧瘠,俗稱“七溝八塘”。全村面積近1平方公里,耕地420畝,村民1866人,其中黨員32人。1930年,……[詳細] |
宣美村 | 【地名含義】 宣美村名,始祖陳瑞珪于唐朝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從河南固始縣入閩定居,命名宣美,宣美與閩南語山尾諧音,在1988年地名普查時,把“山尾……[詳細] |
山霞村 | 山霞村 設立年份 1984年 人口(人) 3832人 面積(平方公里) 3.1平方公里 轄區范圍 東至湖仔與后洋相鄰,西至宣美村場下,南……[詳細] |
東坑村 | 【地名含義】東坑村名,原名“東溝”,因居住地形似一個坑,故名“東坑”,傳聞明代“李世民”后人遷至居于此地。【歷史沿革】明代屬福建泉州府青山前十六鋪。民國……[詳細] |
東蓮村 | 【地名含義】東蓮自然村因村東有一座蓮花山,樹木繁多,故取名東蓮,又稱東林。 【歷史沿革】明、清屬二十六都青山鋪。民國屬青山鄉田邊保。1949年冬起屬四……[詳細] |
后洋村 | 【地名含義】早年此地為一片低洼地,漲潮時海潮淹沒成洋地,后永春湖洋莊氏村民兄弟遷此定居,建村在洼地之尾端,以地形定名后洋。 【歷史沿革】后洋村宋、元、……[詳細] |
山腰村 | 【地名含義】 山腰村名,整個村坐落四面環山,先祖建厝,建厝在半山腰,故名“山腰”。 【歷史沿革】 元末明初時期叫“山腰村”,建國后至1950年……[詳細] |
田墘村 | 田墘村系革命老區村,位于山霞鎮南部,距離鎮區1.5公里,北連山霞村、東靠山腰村、南鄰新塘村、西接前張村;由田墘村、坵內、埭頭三個自然村組成,下轄6個村民……[詳細] |
青山村 | 標準名稱:青山村委會 設立年份:1985年 人口(人):1770人 面積(平方公里):1.1 轄區范圍:東鄰東下坑村,西鄰田邊村……[詳細] |
埭透村 | 【地名含義】早年張坂鎮后徑(見)陳氏村民在此地界辛勤開墾圍埭勞作,后來在此圍埭的地界頭建居定村,遂以“埭頭”為村名,“頭”閩南語諧音“透”,而得名“埭透……[詳細] |
田邊村 | 【地名含義】田邊黃氏源自紫云錦田,今張坂鎮后邊村,先祖黃公存中明朝洪武(1372年)遷居田邊,開疆播土,艱苦創業,世代繁衍,開家發業之地,遂以田邊為地名……[詳細] |
下坑村 | 惠安縣山霞鎮下坑村概貌 [行政區域]:下坑村是惠安縣山霞鎮最大的行政村,地處惠東南濱海漁村。崇武城西向4公里,距縣城20公里,往泉州沿海大通道的青山灣所……[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惠安縣轄鎮。1958年置飛躍公社設山霞管區,1961年屬崇武公社,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4.9萬。惠崇、泉崇公路過境。轄山霞、固、宣美、鷹園、前張、田墘、新塘、后洋、山腰、大淡、田邊、青山、東坑、東蓮、埭透、下坑1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石雕等廠,所產的各種石雕、影雕、金木雕、弧型石板材、石膏天花板等為名優產品。農業主產甘蔗、花生、香蕉等,盛產對蝦。.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