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安溪縣西坪鎮大垅格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24112 | 身份證前6位:350524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西坪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大垅格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垅格古代稱“大龍格”,是大龍經過之格而得名。后人將“龍”字改為“垅”字,“大龍格”從此改名為“大垅格”,別稱有“龍格”或“岱格”及“垅格”。明朝洪武年間立赤水為崇信里。赤水忠和寨關公爐下,由大垅格王氏、赤水鄭氏、三垵楊氏、馬石詹氏四個字姓共奉。原大龍格是安溪縣積德鄉崇信里赤水保大龍格,建國后,1956年屬員潭大隊所轄,1978年拆出為獨立大隊,1984年改為大垅格村委會。大垅格村區域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9畝,全村人口1105人,253戶。
【行政隸屬與地理位置】
大垅格村隸屬安溪縣西坪鎮,位于安溪縣中南部大寶山西北山下,與寶山、寶潭、赤水等村相鄰。明洪武年間,赤水歸屬崇信里,轄七社、仙湖巖、七社巖舊址、赤水忠和寨、爐下,王、鄭、楊、詹四姓是其中一社,時為積德鄉崇信里赤水保大龍格。民國時期,大垅格屬寶西保,解放初期屬珠洋鄉所轄,人民公社年代,隸屬西坪人民公社員潭大隊,1975年析出自立一村即大垅格村(時稱大隊)。向東經赤水、堯陽公路,可至西坪鎮區(17公里),向西經寶山轉北經寶潭公路直通西原(13公里),向南經留山公路可至羅巖或龍涓。
【村落與村民】
全村人口1065人,均姓王。轄有8個村民小組,分為格坵頭、格坵尾、大垅厝、坑仔頭、林腳等五個自然村。歷史上還有南邊、圳仔頭、許厝后等角落,南邊大部分移居臺灣,許厝后大部分移居馬來西亞。其他角落均有外遷至海外或臺灣。1975年,王姓宗親為緬懷先祖,在臺北市建立王氏大宗祠,出版三十周年特刊,有記載“安溪縣赤水大垅格王氏昭穆誌。”
【歷史人文】
大垅格地名的由來與龍有關。相傳大寶山下西北側之格,是大龍經過之格,所以舊時村名為“大龍格”。現在由于種種原因將大龍格寫成代格、岱格或玳格。今標準地名為“大垅格”。大垅格王姓為王審知派后裔,衍傳至今四十世,為太原郡望。宋光宗年間,王審知的十四世孫王仲敏中進士,欽命為漳郡推官,建祖祠于長泰縣武安鎮西門,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王繼晉的十八世孫王真治(諱君仁)游醫至安溪西坪蓋竹,后定居蓋竹,后裔王良泉、王明秀、王介碩移居大龍格坑仔頭南邊。
【自然和建筑景觀】
大寶山,海拔1163米,在本村的正南部,為晉江與九龍江水系分水嶺之一,原名“大霧山”,因山勢高峻,云霧常年籠罩山頂而得名。山頂有座楊郎三師、土地公廟,每年農歷8月15日晚有許多人到山頂,讓仙人指點未來的前途、財運等,猶如入仙境,讓人陶醉和托夢。極目遠望,一覽眾山小。四周林木茂盛,滿山皆茶樹,所產茶葉品質優良,有“高山云霧出好茶”之美譽。
【物產經濟】
大垅格經濟以農業為主,村民主要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茶葉品種豐富,有鐵觀音、本山、黃旦、梅占等優良品種。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