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慶元縣隆宮鄉三甲院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1126205 | 身份證前6位:331126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隸屬政區:隆宮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K | |
三甲院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甲院,村中央聳立著標志勇往直前的高大不銹鋼村標。三甲院村是東陽市首批文明村,小康示范村,金華市農村奔小康先進黨支部。1962年浙江省農業先進單位,1963年浙江省農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代表。該村位于東陽江鎮政府駐地以東。
橫錦水庫大壩之下,東陽江始流之地,東起東陽江東溪橋頭,西至仙門溪公路橋,方圓五里地,青山環繞、土質肥沃、街道整齊。
友誼路有東陽江鎮人民政府,東陽江鎮郵政支局,農行東陽江分理處; 通江路有東陽-出所;中甲路有東陽江鎮文化中心、東陽市高級綜合中學(原湖溪二中浙江省示范學校)、磚瓦廠、無線電元件廠等。全村由中心村和東溪頭、眠牛山、鷺鷥山腳、后山、里外塘、長坡畈、水坭廠和金莊等8個自然村組成。共有居民488戶,人口1179人,耕作水田451畝。全村有姓氏為:施、李、郭、陳、樓、何、曹、王、周、趙、厲、林、任、金、徐、蔡、黃等。其中厲、王、徐、周、林、任、蔡、金等姓氏屬1959年橫錦水庫移民戶,共24戶95人。各姓氏歷來世風優良,民風淳樸,村民和睦,安居樂業,其樂融融,都有勤耕苦讀,誠信厚道之美德。
三甲院村在元代時屬孝順鄉三十九都,1929年屬第六區,1932年屬象山鄉,1935年為茜疇鄉,1941年為三十九都第三保,1944年11月屬湖溪鎮石洞鄉,1950年5月為林浦區茜疇鄉,1956年為郭宅鄉三甲院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屬湖溪人民公社郭宅管理區三甲院生產隊,1959年2月為茜疇管理區,1961年9月20日為東陽江人民公社三甲院生產大隊,1983年為東陽江鄉三甲院村委會,1987年6月17日屬東陽江鎮,2004年10月與和樂村合并為三甲院行政村。
三甲院村,傳稱“三角園”,起源于歷史上村中有一塊很大的三角形菜園而得名。歷史上先由施姓遷入居住。東陽三元桐施氏德吉公為三甲院始祖,生三子,長子士珷,次子士瑄,幼子士琨,于公元1348年(元朝至正戊子年)從嶺下施大處遷居三十九都東溪(三甲院)。后李姓繼遷入之,東陽木香李氏谷季公為三甲院李氏始祖,生二子,長子嘉輊,次子嘉域,于公元1488年(明朝-戊申年)遷居三十九都路溪之南(三甲院)。隨后,何、郭等姓氏相繼落居“三角園”。數代之后,漸覺其名不雅,李姓倡議,改稱“三甲院”。因為科舉時代都以連中三甲為榮,深望子孫們耕讀傳家,樸者耕于田,儒者任于國,名為“三甲院”,既與“三角園”諧音,又與連中三甲相系,也孚子民厚望,既不失傳統又具儒雅之風。于是,三甲院之雅名傳遍三鄉。
三甲院村歷史悠久,東來江水,直沖鷺鷥山腳巖石,洄旋北流,形成深潭;西岸靠山有關帝廟,稱下佛殿,北行六十米傍山有蒼勁老松,兩人合抱,巨枝南伸如迎客,步石階而上至中有丈夫殿、百子堂、玉皇閣總稱上佛殿也稱洄浪廟,晨鐘暮鼓,香火不斷;殿前懸崖下有深潭稱放生潭,游魚如云,嚴禁捕捉,投以食餌,奔躍爭食,實為壯觀;殿東北側,險崖處有黃檀高數丈,挺立如旗桿,臘梅數枝生石崖,張牙舞爪,凌空突出,松檀梅寺廟,已歷四百余年,繞殿北石徑登三十余步,有巨石相對而立,上有足痕,深七寸,傳說南海觀音云游至此,見激石洄波,深潭碧水,松檀挺立,臘梅淳香,景色秀麗,下云小憩,失落寶珠一顆,落入江心深處,潛伏深潭底青龍、黃龍、巨鰲見之,頓起爭奪推波助浪,淹沒沿岸莊稼,危及人畜,土地急奏玉皇,觀音在坐,啟口道“是我一顆寶珠引來龍鰲爭奪”,于是急駕云返鷺鷥山上空,覆手擒來兩龍一鰲,分三處鎮壓,黃龍居北,既令之黃龍山;青龍居南,即今之茜疇西巖山;巨鰲居西,即撲龜巖;寶珠即為昔日雄居江心的“降龍巖”,今利用為作水壩轉角巨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鷺山曾留仙蹤,鷺溪曾潛蛟龍,遠近聞名,神話流傳至今。三甲院村原有明朝祠堂二個,李、施姓各一個,格式相同,三開間,前后廳堂,穿堂、廂房、天井、大臺門約540平方米;花廳8個,李氏6個,施氏1個,郭氏1個。
勤勞的三甲院人民雙手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解放后改溪造田,江溪北移,不受激石洄浪。鷺鷥公園重新規劃,已分期建設:東來江水沿鷺山東北,折而向西,至上陳大橋攔水大壩,形成寬六十米,狹長平靜的江面,可泛輕舟,且宜垂釣,漫步江濱路平坦的水坭路面,領略綠水青山,峭壁倒影,野鴨戲水;登250步臺階上山頂,南北有二座亭閣,南名“望鎮亭”,可望全鎮區,收南方25村于眼下;北曰望江亭,可望橫錦水庫至歌山之東陽江全景。丈夫殿,特別的名字,由傳說中來,建在半山腰,三開間,依山而上,三層上下殿堂,北側廂房,紅墻黃瓦映襯在樹叢中,公園全景峻山險水,春月山花爛漫,夏來濃蔭蔽日,至秋天高氣爽,隆冬遇雪,粉妝玉瓊,山光水色,互相輝映,游客在其中樂而忘返,實為怡情冶性,園林勝地,將成為旅游勝地。村政建設,歷屆干部帶領群眾為建設美好的家園艱苦奮斗,耕讀傳家,生活蒸蒸日上,村里統一規劃,美化環境,街道清潔,開闊平整。洗用水碧綠,溪水繞全村,飲用水是橫錦水庫自來水。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