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2003年10月8日,鴻聲鎮與后宅鎮合并設立鴻山鎮,鎮0駐后宅。鴻山鎮行政區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5.2萬人,轄三個居委:后宅居委、鴻聲居委、鴻運苑社區,15個村委會:鴻西村、鴻山村、鴻聲村、鴻新村、友聯村、馬橋村、七房橋村、后中村、建新村、南塘村、大新村、東塘街村、大方橋村、蕩東村、梁鴻村。
鴻山鎮位于無錫市東南部,北依鴻山,南臨望虞河,東起漕河西底,西接梅村,是吳文化發源地的古鎮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人文氣息。鴻山鎮歷史悠久、鐘靈毓秀、民風淳樸、物華天寶,是一個融科、工、農、貿、文化、娛樂、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江南城鎮。
鴻山鎮區位優勢獨特,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屬上海一小時經濟圈范疇,西與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無縫相接,南與蘇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隔河相望。水陸空交通便捷,南傍京杭大運河,西接無錫國際機場,緊靠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錫甘路、東干線、東環線、錫東大道穿境而過。距國際大都市上海1小時車程,到省會城市南京160公里。正在建設中的-鐵路將更凸現出鴻山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交通運輸條件。公路: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錫澄高速公路、錫東大道、錫甘公路、無錫環太湖大道、無錫東干線。鐵路:京滬鐵路、新長鐵路、-鐵路(在建),目前客運、貨運站齊全。機場:無錫機場(2公里)、上海虹橋機場(110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40公里)、常州機場(9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160公里)。港口:上海港(110公里)、江陰港(40公里)、張家港(40公里)。內河:京杭大運河、望虞河(河面平均寬度125米、適合500噸級船位航行)、伯瀆河。
凝心聚力,加大投入,全力打造優質軟硬環境,鴻山鎮在率先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打造“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和諧新鎮”的新思路。她所具有的便利、快捷、發達的交通網絡;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益招商、高水平管理的三園(機光電工業園、農業生態園、大遺址公園);建設中的蘇南最大、功能最全、環境最優的堪稱人文之城、休閑之城、生活之城、商務之城的鴻山新城鎮;提供招商引資、安置拆遷、村民增收的南部工業安置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的新農村改造示范村。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和諧的人文環境,寬松開放的親商環境和誠信高效的行政環境,已成為中外企業家產業發展的高地,投資興業的福地,商務成本的盆地。形成了以機械、化工、輕工、電子、冶金、彩印為重點的多元化產業結構。
實施品牌推進戰略,增強三園一城一區一村的集聚效應。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起點高,水平高,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實現鴻山“三年大變樣、三年大見成效”,為實現騰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鐵腕治污、全面整頓化工企業,進一步重視富民、改善民生工程,積極營造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的實際行動中,鴻山鎮正朝著“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和諧新鎮”的目標邁進。
經濟強鎮
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億元,同比增長23.6%;技工貿總收入75.3億元,同比增長33.1%;財政總收入2.65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和6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3億元,同比增長3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80元,同比增長12%。
一、工業經濟
目前,全鎮擁有規模骨干企業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多元產業經濟結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蘇雙象集團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無錫銀邦鋁業有限公司等成為國內同行骨干企業;無錫機光電裝備制造工業園以專業化制造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主導,以優勢品牌產品為核心,以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機械裝備制造工業高地。
二、農業經濟
鴻山農業結構、效能趨好。努力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提升,在提高單產、優化品種、改善品質上下功夫;積極嘗試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以生態、優質、高效為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全鎮2.7萬畝水稻,總產1417.5萬公斤;1.9萬多畝小麥,總產555.8萬公斤,實現全年糧食總產1973.3萬公斤的歷史新高。積極實施“一村一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完善規劃定位。全鎮3200畝葡萄,總產值達到1600萬元以上。鴻山特色精品型農業片區已基本形成鴻山千畝葡萄園區、千畝糧作區、江南花卉園等農業功能園區。一批特色強、市場大、品牌響的特色農產品在全市農業結構調整中嶄露頭角,“推酥麥餅”、“鴻山葡萄”、“三讓團子”等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全鎮農業逐步呈現出市場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的良好格局。
文化名鎮
鴻山文化底蘊深厚。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龐大的越國貴族墓群再現悠久歷史;至德泰伯遺風流傳千古,鴻山景區成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游之勝地。正在建設中的鴻山遺址公園規劃面積約7.5平方公里。建成后將進一步弘揚吳文化,推動吳文化地區產業發展和鴻山經濟進步!霸菏恐l”的美譽蜚聲中外,國學大師錢穆、物理學家錢偉長、經濟學家錢俊瑞、教育家錢臨照、力學家錢令希、分子生物學家鄒承魯等六位院士被列入當代世界科技文化名人。
鴻山景區。如果說黃山是以“奇松怪石傳四!保粡]山是以“匡廬奇秀甲天下”,那么,鴻山則是以“泰伯至德聞九洲”。景區內有雄偉的石牌樓、高矗的仰止閣、小巧玲瓏的御碑亭,還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鴻出十八景,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游之勝地。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A-景區和無錫市旅游十八景之一。
泰伯墓。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于風景秀麗的鴻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紀周太王之長子,他三讓王位,從陜西來到南方荊蠻之地,建句吳國,創吳文化,江南社會從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開化江南的始祖,吳文化的創始人!拔饔悬S帝陵,東有泰伯墓”足見泰伯的歷史地位。
由平臺和石階將各個地面建筑連成整體,四周筑以圍墻。順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級登上最高處,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圓形,直徑約4米,系青石護圍,頂部以土覆蓋,高約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對,柱頂各雕石獅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攢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長形雙鉤“泰伯墓”三個篆體大字,邊刻火珠、云龍浮雕圖飾。該碑兩側有泰伯墓碑記兩塊:東側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楊文所書《重修泰伯墓記》;北側為明天啟三年(1623年),由東林黨首領高攀龍所撰寫“泰伯墓再次重修記”。
據東漢永興二年(154年)吳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記》載:朝廷授命于他,改宅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歷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廟祠致祭。原墓地東南里許,還有駐房數千間,現只見地面散落的大量殘磚碎瓦。1949年時,這里已滿目瘡痍,破敗不堪了。之后,當地0及有關部門,屢加修繕。特別是1984年以后的二年,經省、縣兩級0撥?钪亟,使這座歷經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護。2000年經上級0批準,在國內外吳氏宗親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該墓,增建擴建了香花橋、戟門、前宮、仰止閣、泰伯銅像、懷仁堂、宗會堂等景致。修葺后的泰伯陵區已成為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該墓地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游人近年到墓地祭掃、憑吊、瞻仰的,逐年漸多。
鴻山遺址公園
鴻山遺址位于鴻山鎮東部,北依泰伯瀆、南抵新宅路,西至規劃道路,東至大坊橋河!而櫳竭z址保護總體規劃》(2006-2025年)規劃面積749.79公頃,規劃結構為九區一帶一中心,主要為遺址管理中心(包括遺址博物館)、九曲河生態展示帶、3個農業生態展示區、3個遺址現場展示區、2個服務區以及1個濕地公園展示區。遺址公園設1個主入口2個次入口,內部游覽沿著3條主軸線:博物館-遺址模擬展示區兩條軸線,濕地公園內伯瀆港-大坊橋河主軸線,公園內利用游船游覽,設有5個碼頭。公園內除有2個服務區外另設有4個服務點。
鴻山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功能包括展覽、文物庫房、考古研究、游客服務、遺址管理與辦公等內容。博物館總建筑面積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體現為“一體兩館”、“三個展示主體”、“四個輔助功能”。即一個建筑群體,掛設“鴻山遺址博物館”和“中國(無錫)吳文化博物館”,突出“鴻山遺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吳越文化展示”三個主題,附設四個輔助區。博物館景區,除博物館之外,還配套有一些旅游休閑的功能項目。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館將采用泥墻、坡頂、草面等簡樸造型,使博物館與環境融為一體。同時,為了突出遺址的平面形象,整個設計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征吳越爭霸歷史、吳地人文所具有的獨特力量和進取心。預計博物館主體建筑將于今年10月完成,2008年奧運會開幕前將正式向社會開放,無錫邀請了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崔愷先生等一批國內著名專家負責博物館的設計和文物展陳工作。
吳文化節
泰伯奔吳,斷發文身,教化鄉民,發展農桑,開瀆筑城,開啟江南文明,這一個個“美麗傳說”,猶如一曲曲從遠古而來的悠長音符,在百姓口中世代傳頌。吳地文明的炊煙,縷縷不絕數千年。散落在無錫本土各地的燦若珍寶的種種自然與人文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記載了時光的往來,是孕育和承載起吳文化的巨大搖籃。吳文化節,便是無錫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重現文明的記憶、捍衛祖先遺產的一次文化振興之舉。
豐富的歷史遺存,無疑是一場文化閱讀的盛宴;追溯歷史,是為了定位無錫在新時代的精神坐標。泰伯奔吳,促進了中原文化與長江文化的交融,同時,鍛造出吳地百姓尚德、謙讓、創新、開拓、聰慧的精神特色。而這正是無錫在近、現代取得百年繁華,成為民族工商業和鄉鎮企業發祥地的深層原因。文化的發展,反哺了經濟的騰飛。吳文化是錦繡江南的靈魂。無錫作為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在全國處于前列。而對吳文化的溯本求源,讓人們的思路更為清晰:無錫近百年的繁華,并非無本之木,文化上的重新考述,讓我們明白這個地區之所以昌明,是因為有著深厚的文化支撐力。
以泰伯為代表的先人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所孕育出的智慧和堅強,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這座城市的血脈,是無錫實現“兩個確!焙陀扇嫘】瞪鐣缛牖粳F代化進程中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院士之鄉
院士:錢穆、錢偉長、錢臨照、錢俊瑞、錢令希、錢易、鄒承魯
鴻山鎮北依鴻山,南臨望虞河,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美譽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錢穆、物理學家錢偉長、經濟學家錢俊瑞、教育家錢臨照、力學家錢令希、環境工程專家錢易、分子生物學家鄒承魯等都是在這里誕生、成長。
和諧新鎮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和諧程度明顯提升。2007年,鴻山鎮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惠民,社會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各項事業得到協調推進。富民工程扎實推進。加強了就業促進工作,完成再就業培訓126人,其中:創業培訓28人。培訓農村勞動力2028人,其中:技能培訓1240人,培養高技能人才33人。提供就業崗位2736個,新增就業再就業2216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67.6%,無“零就業”家庭。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社保3537人,企業城保參保率達98%,其中,新辦企業參保率達100%,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覆蓋率達8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低保對象保障率、低保資金到位率、低保金兌現率達100%。失地農民、老年純農民、老年居民社保覆蓋率達100%,農村養老保障綜合參保率8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切實減輕了群眾看病負擔。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慈善救助功能不斷增強,共發放救助資金100多萬元。歷史文化開始彰顯。鎮域內歷史文化內涵得到梳理和挖掘,歷史文化遺存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成功配合舉辦了第二屆無錫市吳文化節,泰伯墓、鴻山大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面啟動鴻山遺址博物館、吳文化廣場、吳文化風情街建設和“懷海義莊”修復工程。鴻山鎮被無錫市評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先進集體。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教育投入持續加大,全鎮教育條件進一步改善。鴻聲中學和后宅中學分別完成改擴建,泰伯中心小學、鴻運苑幼兒園啟動建設。全鎮7所中心校軟硬件環境不斷提高,目前,已有五所中心校創建成為省實驗或省示范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開始集聚,素質教育深入開展,順利通過了省區域教育現代化驗收。后宅衛生院創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坊橋等五個村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群眾體育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成功舉辦了鴻山鎮首屆運動會和首屆家庭文化藝術節,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區廣場文藝活動。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計生、婦女、人武、統計、民族、宗教、殘聯、老齡、檔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社會政治保持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安全工作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建立健全大信訪、大調解、大防控機制,人民群眾反映的各類熱點難點問題基本得到及時妥善處理,確保了無赴京-和重大群體-件發生。深入開展“法治無錫合格鎮”創建,順利通過了爭創先進鎮市級驗收。堅決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平安鴻山”建設,建立健全鎮村大聯防機制,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社會政治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全國與鴻山街道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