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烏日根塔拉農場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50526402 | 身份證前6位:150526 |
長途區號:0475 | 郵政編碼:028000 |
隸屬政區:扎魯特旗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蒙G | |
人口數量:約3300人 | |
烏日根塔拉農場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烏日根塔拉系蒙語,廣闊的意思,這里指廣闊的草原,因境內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低平,土地肥沃,水草豐富,故此而得名烏日根塔拉農場。農場管委會設在二分場。
1.歷史沿革
烏日根塔拉農場始建于1961年5月23日,隸屬于內蒙古哲盟農牧場管理局。1970年至1978年隸屬于吉林省扎魯特旗委員會,1979年至1990年隸屬于內蒙古哲盟農牧場管理處,2001年農牧場改革,農場下劃地方由扎魯特旗委、旗政府管轄。
2.自然概況
烏日根塔拉農場距旗鎮府所在地魯北鎮37公里,國道304線 748公里處,轄5個分場,土地總面積13.87萬畝。地形走向由東北逐漸向西南方向傾斜,屬高原丘陵山區,境內高低不平,川地海拔高度370米—460米,土壤結構以栗鈣土為主,并有少量的坨沼地帶,塔布呼都塔布郭勒河貫穿場區南北,地下水位較淺,水資源比較豐富。
3.人口狀況
全場總戶數1423戶,總人口329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0人,農業人口2733人,由漢、蒙、滿等民族組成。
4.資源特點
全場耕地3.1萬畝。境內礦產、林木資源、旅游資源豐富,有煤礦、麥飯石礦等,麥飯石儲量豐富,質地優良,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有占地3萬余畝的譽泉溝旅游區,旅游景點以遼代古墓文化遺址及自然山水為主要特點。
5.經濟發展
烏日根塔拉農場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林相結合的農場。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740萬元,三次產業比為58:17:25,財政總收入125萬元,人均純收入3810元。主導產業主要以玉米種植及設施農業、庭院經濟為主。
6.農牧業
農業:主要作物為玉米。2008年種植面積11000畝,產量1300萬斤。糧食總產量1677.2萬斤。
畜牧業:2008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5664頭(只、口),其中牛存欄1459頭,羊存欄11226只、生豬存欄2979口,禽類飼養25172羽。年出欄牲畜8647頭(只、口),禽類出欄11000羽。
設施農業:建有日光溫室64座,以食用菌培育為主,蔬菜種植為輔。
特色種養業:主要以庭院養雞為主,年出欄肉雞5萬余只。
農牧結合戶:全場農牧業結合戶450戶以上。
扶貧工作:全場有貧困戶231戶、672人,絕對貧困戶83戶、278人。2008年底,通過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立項,投資100萬元,建日光溫室50座,扶持貧困戶50戶,協調各類扶持資金20余萬元。
7.二三產業
2008年,引入資金1200萬元,籌建規模養殖場1處,占地100畝,年出欄育肥豬及種豬10000口。農場現有個體工商戶134個,萬人技能培訓完成37人,培訓輸出686人,勞動力轉移2145人,其中6個月以上穩定務工人員1354人,新創建勞務輸出基地一處。
8.生態建設
全場有公益林面積5.9萬畝,人工造林面積1.6萬畝。
9、基礎設施
國道304線貫穿場區,304支線輻射4個分場;電話、移動通訊、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通網絡寬帶分場1個,住房磚瓦化率為65%。
10.社會事業
完成“兩基”達標任務,農場新建標準衛生室1處,醫護人員和基本醫療設備齊全,計劃生育率達100%,全場養老保險參保1069人,參保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7%。積極協調資金2萬元,支持殘疾人事業,幫助殘疾人家庭蓋新房2戶。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烏日根塔拉農場區劃
150526402500 123 二分場
150526402501 220 一分場
150526402502 220 三分場
150526402503 220 四分場
150526402504 220 五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