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朝利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33209 | 身份證前6位:522633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7400 |
隸屬政區:往洞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朝利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朝利村位于鄉駐地東部7.5公里處,村委會駐朝利寨,海拔430米,是侗族聚居的村寨。朝利地處小溪旁,據傳在古時由黎平縣的朝平江一帶遷入人口至此,過去侗家稱“朝利”為“帝”,后來稱“利”,因溪邊蘆葦叢生,葦葉兩面如刀刃一樣鋒利,人們即以此取名為“朝利”而得名。
全村土地面積為2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268畝,其中田面積1203畝,余為旱地。1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281戶,1185人,其中:農業人口1168人,勞動力687人。全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6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00元。
朝利村建寨歷史悠久。據考證,朝利村曾為元、明、清三代曹滴洞蠻夷軍民長官司駐地(該長官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廢),是歷史上黎平、從江、榕江交界地一個統領一方的村寨。今村中仍殘留有古花街、古建筑及古石雕墓群。
朝利是大王金隨的故鄉,吳金隨自幼才智過人,年輕時即被推為九洞款首。咸同年間官府橫征暴斂,盜賊蜂起,他率領款兵四處拒盜,屢戰屢勝,保境安民,人稱“大王金隨”。咸豐十一年(1861年),由于官軍對太平軍的-,太平軍天俸王劉定國部退逼九洞,想以九洞地區為根據地,遭到九洞侗民-,在吳金隨的率領下,九洞侗族款軍將劉定國部擊潰,
黎平知府袁鴻基獲知后,欲授吳金隨以官職,吳金隨卻拒之不受,寧居鄉里。在晚年時期,他沉迷于侗歌創作,編出不計其數的侗民歌,并自成體系,被侗族地區稱為“朝利大歌”,與小黃大歌齊名,至今仍在廣為傳唱。朝利村現存鼓樓4座,其中3座排成一線,被譽為“三座鐵炮”,立在另一旁的惱惱寨鼓樓被譽為“點鐵炮的人”,其中的良苦用心,叫人難以捉摸。連接大小寨的是座長30余米的風雨橋。2003年以前,該橋是世界上奇見的“兩半橋”或“異體橋”。即大寨的一截由大寨建,小寨一側由小寨修,雙方均修建到河心只差一米即可合龍的地方戛然而止,此橋成了斷橋。中間未連接處只用一塊木板搭建,供人行走。且該橋遠看是座平行橋,實則大寨修的橋面高但瓦頂低,小寨的橋面低但瓦頂高,成了一座世上罕見的怪橋。
朝利山清水秀,樹木蔥籠,人民熱情好客,民俗古老而神秘。其婚喪嫁娶原始古樸,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是旅游的勝地,也是開展民俗歷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地方。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