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莊厝村位于前亭鎮南部,是一個半島式臨海村,北隔坑內山、食角山與圩仔村交界,西、南臨前亭港,東鄰橋仔頭村,發源于前亭圩北的石鼓小溪流至莊厝村匯入前亭港。距漳州市區59公里,距漳浦縣城59公里,北距東園鎮高速公路出口22公里,南距趙家堡高速公路出口26公里,經龍海市北上37公里就是廈門特區,村居環境優越,水泥路四通八達。共2個自然村(莊厝自然村和高岑自然村),1間小學(莊厝小學)和1間公立幼兒園,莊厝村擁有前亭鎮最大規模最大面積的蝦池。
【村落與民居】村域面積8.9平方公里,轄2個自然村,即莊厝自然村和高岑自然村。高岺與霞美民國時期與莊厝同屬一保,解放后同屬一村,統稱莊厝。有16個村民小組。“莊厝”原名“霞美”,是為紀念莊氏始祖莊文盛入閩后居住地于永泰縣山桃源霞美里而取的,因閩南語諧音為“下尾”,1944年民國33年,為避免與漳浦縣霞美鎮同名,把莊姓聚居地“霞美”改為“莊厝”,是閩南莊姓最大的聚居地。
【歷史沿革】 莊厝,宋朝隸屬漳浦二十三都(轄今漳浦縣前亭鎮全境、佛曇鎮整美村、白竹湖農場全境、龍海市港尾鎮全境)安仁鄉沙澳里。
元沿宋制,1322年元代至治年間,設安仁鄉沙濱里,下設閭、鄰,以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閭。
明沿元制,明初,縣以下設都、里、甲(亦稱圖),里設里正,甲設甲首,每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
莊厝村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年左右),開基祖莊美萬是入漳始祖莊公望的三世孫,本村的入漳始祖莊公萬是宋末愛國名將文天祥的部屬,與文天祥一起保護宋帝而捐軀、受宋帝賜封為“義勇將軍”。
清初,都以下設鄉、保、甲,以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明朝的“里”改為清朝的“保”),二十三都下轄沙澳、卓岐等十一保。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莊厝村仍隸屬漳浦郡二十三都,因閩海戰亂,清廷下令漳浦縣沿海各都、保棄土(界外),清代在前亭設立后誕(注:今后亭)、姑壟、葛壟等保。 “遷界”村民遷走,“復界”后前亭人大都沒有回居,以至人口甚少。至康熙二十二年臺灣平定,漳浦沿海各保開始恢復。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縣以下設路,全縣分設四個路,二十三都的各保隸屬東路管轄,并重新編定保甲,以二十甲為一保。
清代康熙戊戌年間(1718年)本村是石深井支派后裔莊坑(另名:莊士元)中進士,就任湖北省淶水縣知縣,清室餳坑進士“會魁”“文魁”御匾,現存掛于本村大祠堂里,莊坑為石深井修建私祠一座,現保存完好。之后,莊坑之子莊登豐(又名莊廷光)又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舉人。莊坑為其祖父、母親林氏各修古墳一座,至今完整地保留于本村山地上。
1923年民國十二年,取消都的建制,統編為鄉、鎮、保、甲,設置外東區,區治設在佛曇,前亭各鄉、保隸屬外東區。
1929年民國18年全縣共設7個自治區,前亭隸屬于第五自治區,又稱外東區(轄佛曇、馬坪、前亭一帶),莊厝村隸屬于漳浦東路第五自治區(外東區)前亭保管轄。
莊厝政區沿革自明清至民國初年皆隸屬于前亭墟村管轄。
1934年民國23年設霞美保,隸屬前亭聯保。
1935年民國24年10月,漳浦縣將原來7個自治區編并為5區,前亭隸屬第三區(又稱東區),轄今深土、赤湖、湖西、佛曇、馬坪、前亭一帶,區署設佛曇),實行保甲制度,在今前亭鎮轄域內設文山、樓下(注:今劉下村)、亭林、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轄域)、霞美(注:今莊厝村)、橋仔頭、江口、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過港、洛運、后內11保,分屬樓下、前亭、江口三聯保管轄。霞美保隸屬漳浦第三區(東區)前亭聯保管轄。
1940年民國29年撤銷聯保,將前亭聯保和江口聯保合并為前江鄉,鄉公所設在明末進士陳國器舊居,下轄十二個保:文山保、樓下保(注:今劉下村)、亭林保、前亭保(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轄域)、霞美保(注:今莊厝村)、整尾保(注:今佛曇鎮整美村)、后內保、橋仔頭保、江口保、青沙保(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過港保、洛運保。莊厝自然村、高岑自然村隸屬漳浦前江鄉霞美保。
1944年民國33年前江鄉與林東鄉(注:今林棣、東坂)及馬坪鄉合并為前坪鄉,鄉公所設在馬坪,下轄:美鋒、后康(注:今后糖村)、文庵、仙都、梧山、林棣、東坂、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橋港(注:今橋仔頭村、過港村轄域)、樓下(注:今劉下村、頂埕村轄域)、江口、莊厝、文山14保。莊厝自然村、高岑自然村隸屬漳浦前坪鄉莊厝保(1944年民國33年“霞美”保改名“莊厝”保)。
1949年9月23日,漳浦縣解放,28日宣布漳浦縣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初,建立佛曇區公所(后改第五區),轄佛曇及前亭各鄉,莊厝自然村、高岑自然村隸屬佛曇五區(注:佛曇五區在前亭鎮地方設前亭墟、樓下、江口、田中央、文山5鄉)江口鄉管轄。
1950年10月,在今前亭鎮地方設六個鄉,前亭墟鄉(管轄今大社村、圩仔村)、莊厝鄉、樓下鄉、江口鄉、田中央鄉、文山鄉,屬漳浦縣第五區(址在今佛曇鎮),廢除保甲制度。各鄉以貧雇農為主體的農會會員大會,以舉手選舉各鄉鄉長、副鄉長。莊厝鄉隸屬佛曇五區管轄。
1956年10月,前亭墟與莊厝合并為前亭鄉(大社、圩仔、莊厝);鄉召開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推選黃石文為前亭鄉鄉長。莊厝自然村、高岑自然村隸屬漳浦縣前亭鄉莊厝生產社管轄。
1957年2月設立三個鄉,莊厝生產社隸屬于前亭鄉人民委員會管轄(鄉長黃石文),前亭鄉人民委員會隸屬漳浦縣第五區管轄(區公所設在佛曇)。
1958年9月公社化,成立佛曇人民公社,設立前亭管理區(時前亭管理區下轄三個生產大隊:大社、圩仔、莊厝)、橋港管理區、樓下管理區,莊厝生產大隊隸屬于佛曇公社前亭管理區(時前亭管理區下轄三個生產大隊:大社、圩仔、莊厝);莊厝生產社改為生產大隊。
1961年7月前亭管理區、橋港管理區、樓下管理區聯合召開各階層干部擴大會,醞釀撤銷三個管理區成立前亭公社,并召開第三屆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楊生仙為前亭公社社長,莊天來、莊德全為副會長。
1961年8月,正式撤銷管理區,成立前亭人民公社,住址定在前亭墟,轄大社、墟仔、莊厝、洛運、田中央、橋仔頭、過港、崎沙、江口、后蔡、劉下、頂埕、文山13個生產大隊。莊厝生產大隊隸屬漳浦縣前亭公社管轄。
1984年9月,前亭公社改為前亭鄉,13個生產大隊更名為各自行政村委員會,隸屬漳浦縣前亭鄉,莊厝生產大隊改為莊厝村,仍管轄莊厝自然村、高岑自然村。
1992年2月,前亭鄉改為前亭鎮,莊厝村隸屬漳浦縣前亭鎮管轄。
【陸地地形】莊厝村地屬丘陵地帶,坡度較緩,地勢北高南低,三面圍海,屬半島,海景秀麗,氣候宜人,處于古代濱海晚第二紀基性火山噴發地帶,所遺留的火山灰造成紫黑色的土壤,土質肥沃,有利于農林牧業的發展。由于半島地形,水源缺乏。解放后靠石過陂、赤蘭溪水庫以渠道灌溉,基本做到旱澇保收。現在由于水庫的商業化運營,對農作物的種植構成較大的威脅。主要山脈有大寨山(海拔135米)。東、南、西部為沖積淤泥灘涂,適宜海產養殖。
【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村992戶,人口3757人,外來人口約71人。全村勞動力2517人,其中外出經商打工約786人,2011年村財收入2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500元。
莊厝村憑倚山傍海的地理優勢,東西南三面臨海,受到淺海灘涂之利,海灘已由縣鎮村共同墾建萬畝蝦池,東面、南面、西面共圍墾蝦池2000多畝,1994年由縣主持,在花林、莊厝二村之間建成千米長堤,圍墾“花厝墾區”3千畝,位于本村西北部,花厝墾區屬莊厝村集體蝦池300畝。享有全國蝦池第一村之美譽,每年本村有大量的對蝦、鱘、南美花蚌、花蛤、泥蚶、等海產品外銷。依山農地、聚山川田堪之產,西北面有千畝良田,土質肥沃,灌溉方便。2006年被福建省政府定為“福建省農田示范區”,2006年又對灌溉設施和交通道路進一步優化,已成為水稻及各種經濟作物種植的黃金寶地。村北面有二千余畝丘陵山地,土質是著名旅游區“漳州濱海火山口地質公園”的火山噴發出來的泥漿風化而成的,是全國罕見的火山玄武巖黑色粘土,十分肥沃,適于種植珍稀果林,主要種植蘆筍、甘薯、高粱、玉米、花生、果蔗、芝豆、二號豆、紅玫瑰和蔬菜,蔬菜品種較多,呈多元化發展。果樹主要有龍眼、荔枝、楊梅、桃、李,而且丘陵地下可能藏大量的純黑優質玄武巖,有待慧眼識寶的開發者來開發。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445.7畝(其中:水田1234畝、旱地1206畝、菜地5.7畝)、園地748.2畝(其中果園576.2畝、其它172畝)、林地46.4畝。是莊姓的聚集地。
本村1985年架設輸電線路,并增自來水設施。1990年普及程控有線電話和電視,2004年修建水泥道路,2006年引進自來水。
1947年創辦莊厝小學,校園面積4980平方米,建筑面積1279平方米,1977年修建新校舍一座,面積1050平方米,建教學樓兩棟,面積666平方米,設7個班級,學生280人,教師12人。1994年至今本村馬來西亞僑胞莊萬發設立獎學基金會,每年為品學兼優學生獎勵3000多元。
鎮衛生院一所,村衛生所2間。4家養豬場。
水陸交通都很便利。陸路由本村修建的4公里水泥路經前鎮公路與漳東線接軌,四通八達到祖國各地;水路由村前的整美港起航,可東渡至臺灣及東南亞各地,可南下北上到祖國沿海各城市。
2000-2011年各建六條水泥路,分別為V329350623花厝-莊厝線0.597公里、代號V330350623高岑-莊厝線0.863公里、代號V331350623前山-村部1.132公里、代號V1439350623后壁土—莊厝0.446公里、代號V1440350623花厝-莊厝0.411公里、代號V1441350623頂井-村道0.238公里。是前亭鎮重要的海產品養殖基地。
【歷史人物】
莊士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進士,湖北官淶水知縣
莊登豐,士元子,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舉人。
【歷史事件】
1955年10月,-飛機轟炸莊厝鄉,
【新中國人物】
莊朝坤,漳浦縣-戶政科科長。
莊亞山,漳浦縣規劃辦主任、縣政協常委、土木建筑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
莊錦茂,赤嶺公社黨委委員。
莊銀輝,漳州市委組織部副主任科員。
莊裕民,漳州市中銀開發區海關。
莊文彬,漳浦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
全國與莊厝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