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晉江市安海鎮仁壽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82101 | 身份證前6位:350582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安海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仁壽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仁壽村包括上嶺、后橋兩自然村,位于安海西部,為紀念革命烈士朱仁壽而命村名。
上嶺在宋、元、明時曰“州嶺”,宋時屬開建鄉、仁孝里,元、明、清屬六都,清代改“樟嶺”,據傳州嶺在歷史上曾經是安海港一主要內港,現存的“龍尾橋”(俗名松尾橋)就是當年的商船停泊處;在龍尾橋至后橋村的龍山地界有一條“海客路”,以及繁榮鬧市(現已廢為農地,但尚有破碎磚瓦為證);此外,州嶺在廢村后,尚存的“康王宮”(航海護神康王公、圣侯公)。就是當年對外貿易較為繁榮的見證;海客路起自龍尾橋至后橋直達閩粵大道,上可通泉州,下過南安“康店鋪”通廈、漳到廣東,北經南安官橋達安、永、德,南出安海港海運四通八達。特別在明代實行禁海緝私時,以其特殊地理位置,正是私人商貿一重要貨物集散地。據老一輩傳說:“上嶺早於明末毀于地震,我們是后來再搬進來的。當時樹林茂密,常有母雞自孵小雞自林間出。”按《朱氏族譜》記載,上嶺朱姓人系清乾隆年間從后山遷入(部分為朱詢后裔),而現存的墓志僅有“樟嶺”而無’州嶺”字樣,說明州嶺在清代已不存在。經查《晉江縣志》,歷年地震的記載,未見有因此而“廢村”之說,根據《晉江縣志》的記載,安海曾經歷過三次毀城浩劫。“安海經丙辛毀鎮后,夷廢近30年,變成荊棘遍野,狐兔出沒的荒灘野地”。為此有理由認為,地處內港的州嶺、海客路毀于清順治年間。縣志中的“狡兔出沒”和傳說中的“母雞帶小雞自林間出”是相吻合的。 上嶺現有人口1684人,先為周姓人開辟,繼而茂山朱氏部分房祧遷入(俗稱上下鈔茂)。約于1735—1745年間,后山朱氏又有二房祧遷居上嶺。現尚有幾戶吳姓人,但何時遷入未明。1959年,南安建后橋水庫,又有幾戶洪姓人家移居上嶺。 后橋村,是烈士朱仁壽出生地,是古“閩粵大道”的小站點。后橋早時何年置村已無從稽考,但據后橋《朱氏族譜》記載,后橋朱姓人約于清乾隆年間(1735———1745),為勢所迫從后山遷入,現人口600余人。上嶺、后橋均為革命基點村。
*數據來源于“世紀之村”
全國與仁壽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