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基本情況
花莊鎮青土坡村位于紅古區花莊鎮中部,轄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74戶744人,總耕地面積1858畝,其中川水地858畝,山臺地1000畝。109國道、蘭海高速、蘭青鐵路橫穿全村,交通條件便利,谷豐渠覆灌全村,水利資源豐富,農業灌溉設施完善。全村交通運輸業、服務業有較好的發展,現有重型機械3臺,大型車輛、客車18輛,電焊維修門點2個,商業鋪面15家,飲食服務業2戶,蔬菜代辦2家,農民人均收入中二、三產業占到35%以上。青土坡村是紅古區的蔬菜生產村,也是紅古區萬畝園區示范基地之一,全村現建有日光溫室250畝,高起架大棚150畝,年銷售優質蔬菜300多萬公斤。村內基礎設施較好,主要道路全部硬化,道路整潔,民宅建設基本有序,民房建筑全部為磚木結構和磚混結構,電話入戶率85%以上。村內現有標準化小學1所,標準化村級衛生所1年,村級幼兒園1所,汽車站1個,汽車管理站1個。2008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84元。近年來,村集體先后被上級黨委、政府授予“先進集體”、“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村黨支部”、“三爭一促”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工作
(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加快新農村建設
2008年,青土坡村緊抓被列為市級新農村扶持發展村的大好機遇,根據“規劃先行,政策引導;農民主體,政府扶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總體工作思路,投資399.9萬元(市級專項115萬元,區財政配套88.9萬元,部門整合18萬元,鄉鎮自籌4萬元,村上自籌21.8萬元,群眾自籌152.2萬元)重點實施了設施農業建設、園區道路硬化、人飲工程建設、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村道硬化及村莊規劃編制等7大重點項目。其中:設施農業建設總投資178萬元,建成日光溫室51畝,高起架大棚110畝;園區道路硬化投資56.8萬元,硬化道路1100米,襯砌渠道1000米;人飲工程投資46.4萬元,鋪設主管道2100米,支管道600米,入戶管道6000米,并修建檢查井173座,安裝IC智能水表173塊,完成入戶173戶;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43.7萬元,建成村民文化活動中心300平方米,硬化場地1200平方米,配備了籃球架及健身器材;村道硬化及美化投資61萬元,硬化村主干道長600米,并安裝路燈15盞,植樹2000棵;村莊規劃編制、宣傳、培訓工作和村容村貌整治共投資14萬元。在全面完成上述項目的同時,村上還自籌資金20萬元,對村主干道兩旁的房屋進行了粉刷,修建了國策門、園區彩門,在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安裝太陽能燈2盞。今年,青土坡村還被列為國債資金沼氣項目建設整體推進村。截至目前,已投資24萬多元,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池80座,為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潔有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還投資360萬元,全面完成了祁家臺占補平衡開發項目。青土坡村新農村建設工作于5月份通過市上考核驗收組的考核驗收,并被評為蘭州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
村黨支部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成立了蘭州誠信農產品銷售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工作模式,以組織引導與群眾意愿相結合,采取反租倒包、互換等土地流轉形式租賃到土地300畝,主要用于集中建設日光溫室和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并已建成日光溫室150畝。下一步,合作社重點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發展日光溫室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另一方面是建立農產品銷售網點,切實將青土坡綠色無公害蔬菜推向市場,打出自己的品牌。
(二)以設施農業為著力點,突出發展主導產業
近年來,青土坡村按照“高標準、高質量、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圍繞特色農業型的定位,采取農戶自籌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原則,積極組織村民發展設施農業建設。2008年,村上被列為蘭州市千畝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點之一。目前,全村已建成日光溫室250畝,高起架大棚150畝。同時,村上通過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甜瓜、早春娃娃菜、大白菜、紅城脆甜瓜等新品種和日光溫室無土栽培等新技術的引進,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有效推進了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進程。村上還聘請專家對農戶進行農業技術指導、農產品種植培訓,組織農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大力引導農民積極發展特色種植,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并充分發揮協會和經紀人的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農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現青土坡村設施農業建設已成為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工程。
(三)以提高村民素質為出發點,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圍繞“和諧村鎮”創建活動,村上積極開展“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農戶”、“好公婆”、“好兒媳”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村逐漸形成了人際關系和睦、鄰里關系友好的和諧氛圍,切實提高了農民素質。村上還定期舉行擁軍優屬、助學濟困活動,并定期在“三八”、“五一”、、“十一”、“春節”等傳統節慶日組織村民廣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加大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力度,健全計劃生育各項制度,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
(四)以改善村容村貌為切入點,大力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
一是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按照“道路整潔,環境優美”的建設思路,近年來投資5萬余元,在村主干道栽植國槐、雪松、側柏等綠化樹木2000余株。二是強化衛生整治工作。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小組長會議,充分調動廣大村民投身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開展大規模的衛生整治活動,并通過制定和完善衛生清運、路面保養維護等工作機制,做到了村莊環境衛生定期有人管理、有人清掃、有人維護。三是實施亮化工程。2008年投資9萬元,在村主干道兩側安裝路燈16座,對村主干道進行亮化。
(五)以民主管理為著力點,推動村級各項制度建設
一是加強制度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了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指導的民主選舉制度、“一事一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村民自治章程為重點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務公開為主的民主監督制度等相關民主自治機制3大項、27小項。對涉及群眾利益、經濟社會發展、財務收支、征地方面的重要村務公開事項,在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基礎上,按要求每季度或者即時進行公開,有力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保障權,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理財小組都能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為全村各項事業的科學決策和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二是積極推行“兩推一選”制度,使村兩委班子能夠按照各自職責,合理分工,加強協調,達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并大膽啟用黨員中的“能人”擔任村干部,實現了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切實優化了村干部隊伍,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提高了村黨支部班子發展經濟的能力。同時,還狠抓“兩委”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學習,班子成員都在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省市區相關會議及文件精神。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談心交心活動,使班子成員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逐步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氛圍。三是加大黨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利用黨員示范基地、黨員示范點等載體,采取集中授課、異地參觀、典型報告等形式,以農村實用技術、經營管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由單純的黨性教育,向扶持他們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轉變,重點引導他們處理好帶頭致富與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關系,并通過深入開展“三帶頭”活動(帶頭奉獻、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帶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充分調動了廣大黨員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使他們擔負起宣傳、教育群眾、倡導文明新風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