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光澤縣李坊鄉貫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723202 | 身份證前6位:350723 |
長途區號:0599 | 郵政編碼:353000 |
隸屬政區:李坊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H | |
貫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貫莊村位于光澤縣西路與武夷山血脈相連,情同手足,共富屯溪的發源地,有三河交匯,人稱“三江口”4.5米寬的水泥硬化道路與鷹廈鐵路、3 1 6國道相接,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東南與邵武市沿山鎮金坑鄉接壤,西與江西省黎川縣毗鄰。金村村落面積1 1.1 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761人,198戶,轄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
清朝中葉時期,民間“三角戲,,傳人貫莊村,“三角戲”由“生、旦、丑”三個角色組成民間小戲,它根植于埠頭村民小組,充滿濃郁鄉土氣息,9-年正月便是演出的黃金時期。流傳幾百年的“擂茶’’成為村民議事的習俗。擂茶有提神、舒氣、散火、解暑之功效,根據需要加減配方還可治病稱“藥茶”。此外還有一支“嗩吶隊”奏樂于紅白喜事之中,有一番音樂情趣。
貫莊村民國2 3年(1 9 3 4年)舊屬江西黎川管轄,民國3 6年(1 9 4 7年)復歸福建省光澤縣止馬鄉,舊稱光澤縣之都貫莊鄉公所。因貫莊村是富屯溪發源地,水路交通便利,舊時糧食、竹、木都是從本村河中運往邵武、福州等地,因而便設立了碼頭,正是現在埠頭村民小組取名來由。貫莊村屬革命老區,古民宅墻上隨處可見紅軍書寫的標語,村東西山頭,星羅棋布著多個紅軍角樓,據載方志敏率紅十軍在本村同-部及土匪浴血奮戰過。更值得驕傲是還有八十高齡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清朝為精武之鄉的聶日嘉武功高超,治傷醫術聞名閩北。
貫莊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宅6棟還保留光儲年間皇帝授“武信郎”的匾。清朝時期為“精武之鄉”。“鍋底山” 連接武夷山脈是邵光第一山有“飛棺”之說。二星橋,位于村西2公里處,有座古拱橋,橋全部用石板鋪成,造橋技術精湛是閩北石拱橋的代表作。
此外還有“扁擔石”、“官家瀑’’等風景。飛泉直瀉數十米,入谷成潭,奔流富屯溪,竹筏在溪中,駛過隨波怡然,浮想聯翩,別有一番風味。天笠峰寺廟,孤峰獨立,可觀日出日落,河山盡在畫圖中,山有風景,水有靈性,水光水色,令人流連忘返。
貫莊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 7.9℃,年平均降水量l 8 7 0毫米。有“漁米之鄉”著稱。田野風美稻香,因屬富屯溪源頭,水質好,無污染,镢魚“紅眼睛”為國家保護魚種,“黃鼓魚”美味可口。埠頭“薯”聞名光澤,大的一根有五、六斤,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林地面積達6848畝森林覆蓋率達7 6%,保存有最珍稀樹種一紅豆杉。大面積原始森林生態環境多樣,生物種源有華南虎、穿山甲、果子貍、野豬、山羊等。氣候濕潤,盛產紅菇,紅菇分為“蘆花菇”、“稻花菇”營養價值高,具有清涼解毒、消炎、健脾作用還有防癌,治癌的功能。水資源豐富,是投資建電站的理想之地。
全國與貫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