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場壩村位于灑雨鎮南面,是灑雨鎮鎮政府所在地,國土面積約7.2平方公里,同時和新橋鎮接壤,縣道貫穿其北部,區位優勢明顯。
行政區劃與人口
場壩村由落卡村和納樹田村合并而成,場壩村村委會位于街二三組,建筑面積約80平方米,村內共有9個村民組,居住有漢、苗、布依、回族4個民族,其中漢族1828人,苗族140人,布依族990人,回族8人,共845戶,村民共2966人,鎮區人口1800人。
鎮區以服務業為主,工業鄉鎮企業發展緩慢,未能提供寬裕的就業崗位,鎮區吸引外來勞動力能力弱。城鎮資金積累還未形成,很難帶動全鎮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場壩村主導產業是種植業,全村耕地面積為1513畝,其中水田有775畝,旱地有738畝,種植以水稻、玉米、薏仁米為主。
場壩村有林地面積共870畝,其中人工林約220畝,天然林約600畝。
場壩村無大規模的養殖場,均是農戶自行養殖,以養殖豬,牛為主。
根據村內的具體情況,重點發展產業均集中在鎮區。依托場壩村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適宜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種植、養殖、物流、服務業等產業。
資源情況
村內有古樹名木2棵,其中紅豆樹1棵,金絲榔1棵。
村莊建設
鎮區面貌變化較大,建筑質量相對較好。現狀鎮區建設主要沿縣道呈帶狀布局,道路系統有待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明顯不足。
鎮區外村民組現狀房屋布局分散,住房大部分是以石材為主要原料,立面形式不統一,形象差。村內各村民組之間道路已聯通,均未硬化,有兩個組存在通行困難的問題。各村民組住房地域交叉情況嚴重,村內各項基礎設施嚴重缺乏。
社會事業
鎮區有中學一所,位于街二組,有小學一所,位于街三組。
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
縣道貫穿村內北部,村內實現了組組通路,落卡組、納堡組通行困難,村道多為4.5米寬的砂石路,路面質量較差。規劃可對鎮區的道路進行規劃梳理,形成完善的鎮區道路體系。
給水 村內有5個村民組通自來水,供水管線約2500米,村民飲用水基本上是以農戶自行修建公共水塘為主,其中在街三組有2個,下納堡有1個,大部分村民靠挑水的方式飲用水。用水困難組有德來組和大寨組。
村內有灌溉山塘3個,分別位于落卡、大寨和巖腳,蓄水量依次為8000立方米, 2000立方米和2000立方米;鎮區內有灌溉溝渠約4.5公里。
排水鎮區共有500米的排水溝渠,大部分區域無標準排水設施,雨污順沿地形直接排放,嚴重污染環境。
鎮區用電由大壩變電站供應。
全村實現戶戶通電,村內共有4臺變壓器,分別是位于街三組,容量為315KVA,街二組,容量為50KVA,落卡組,容量為30KVA,下納堡,容量為30KVA。
通信移動電話網絡已覆蓋全村。村民未使用有線電視,電視信號依靠模擬信號和-接收。
環衛鎮區無公共廁所和垃圾收集點,生活均垃圾自由堆放和由村民自行焚燒處理,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全村共有50戶的村民已用上沼氣。
--人口總數:2966人 農業人口:2300人 非農業人口:666人
--行政區面積: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513.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苗,布依,回族 發展口號:將場壩村定位為灑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經貿一體的綜合型村鎮
--所轄村:大寨,落卡,納樹田,榔樹坡,街三,街二,巖腳,德來,下納堡 生產總值:2661.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水稻,玉米,薏仁米 名特產品:水稻,玉米,薏仁米 辦公所在地:街二
--自然條件: 資源:有古樹名木2棵,其中紅豆樹1棵,金絲榔1棵
全國與場壩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