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石板房村 | 石板房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南部,轄石板房、磨石臺、梨樹臺3個自然村。村址海拔338.5米,清代成村,戶籍人口291人,常住人口205人。村干部5人。2010……[詳細] |
北窖村 | 北窖村地處佛子莊鄉東南部,村址海拔435米。元代以前成村,現大部分村民祖先是明代由山西遷徙而來,有王、孔、劉、隗主要姓氏。因村址地處青梅嶺北側谷底,地下……[詳細] |
黑龍關村 | 黑龍關村地處佛子莊鄉西,有黑龍關、南河2個自然村。金代即有黑龍潭地名,后成村落,因附近山上有古關城,今存城墻遺址,村因此得名。村址地處大石河南岸,緊傍大……[詳細] |
紅煤廠村 | 紅煤廠村位于佛子莊鄉政府西,地處大安山、霞云嶺、南窖三路交叉道口。轄紅煤廠、教軍場、黃土臺、大廠、西倉5個自然村。清代成村,村落地處大石河北岸,村址海拔……[詳細] |
陳家臺村 | 陳家臺村位于佛子莊鄉東部大石河畔,村落依山傍水,村址海拔140米。元代以前成村,因陳姓人家最初在村北高臺上安家落戶,故得村名。現有戶籍人口3045人,常……[詳細] |
賈峪口村 | 賈峪口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南部,原稱剪子口,因地形而得名,后演變為今名。108國道貫穿全村,是去百花山的必經之路。該村因姓氏改稱今名,也可能與賈島有關。其中……[詳細] |
上英水村 | 上英水村地處佛子莊鄉東南部,清代成村,村址海拔308米。因村內有山泉涌出北流成河稱涌水,后演變為英水,英水注入大石河,沿此泉水溝形成4個村,都稱英水,當……[詳細] |
中英水村 | 中英水村地處佛子莊鄉東南部,清代成村,因地處英水泉河中游而得名。戶籍人口293人,常住人口293人。村干部7人。目前村民已搬遷到良鄉。2010年村集體資……[詳細] |
山川村 | 山川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南部,108國道穿村而過。轄六道河、四道河、二道河、九道河、五道河、大港6個自然村。戶籍人口495人,常住人口400人。村干部5人。……[詳細] |
長操村 | 長操村位于佛子莊鄉西部群山環抱之中,五代時成村,當時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屯兵大安山,長操是其練兵場之一,村名也源于此,至今村旁有一片約百畝的平地,相傳是練兵……[詳細] |
下英水村 | 下英水村位于鄉境南部,清代成村,因居英水泉河下游得名,村址海拔232米,戶籍人口601人,常住人口451人。村干部4人。2010年村集體資產總額1427……[詳細] |
佛子莊村 | 佛子莊村 地處佛子莊鄉西南部山區,有佛子莊、二道溝2個自然片。元代以前成村,村口原建有甕門,上有佛龕,內供泥塑佛爺像,村名佛爺莊,后演變為佛子莊。村址處……[詳細] |
西班各莊村 | 西班各莊村地處鄉境中部,轄西班各莊、碾臺、白草洼3個自然村。原與東班各莊為一個村,該村居大石河西,后稱西班各莊。戶籍人口1255人,常住人口1114人。……[詳細] |
東班各莊村 | 東班各莊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北部山區,明代成村,最初的居民由-縣遷徙來,原與西班各莊為一個行政村,因村處大石河東西兩岸,故稱東西半個莊,后演變成東、西班各莊……[詳細] |
陳家墳村 | 陳家墳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北部山區,有陳家墳、滴水巖、白湖、東坡、外河、東臺、柿子樹洼7個自然村,清代成村,村址海拔214米。村委會駐白湖,相傳白湖處原有瀑……[詳細] |
北峪村 | 北峪村地處佛子莊鄉西北部大石河支流北峪溝北,故稱北峪,平均海拔386米。清代成村,村落距108國道10公里,分為北峪、桑樹園和嶺西三個自然村,全村總面積……[詳細] |
查兒村 | 查兒村地處佛子莊鄉東南部大南山北側,村址海拔463米,明代成村。因村址地處溝岔之上,稱岔兒,演變為查兒。有傳說古代曾有王爺(或皇帝)到此地尋查失落在民間……[詳細] |
西安村 | 西安村地處于佛子莊鄉東南部,原稱西庵,因地處英水村西,又有座尼姑庵而得名,后諧音為今名,一說因村址位于大南山西麓山鞍上,故得名。村址海拔480米。戶籍人……[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佛子莊鄉成立于1993年6月,由原房山區長操鄉和北京礦務局工農區辦事處東班各莊鄉 兩個市級貧困鄉撤并合建而成,目前仍然是北京市邊遠山區貧困鄉之一。 1、地理位置:佛子莊鄉地處房山西北部深山區,屬太行山余脈,大部分區域為山前暖區,東與河北鎮交界,南連燕山、周口店地區和南窖鄉,西鄰霞云嶺、史家營和大安山鄉,北與門頭溝區接壤。108國道貫串全鄉(河北鎮辛莊鐵路橋至賈峪口村)達25公里,鄉政府所在地黑龍關村距北京城區63公里、距良鄉衛星城32公里。2、面積和人口:全鄉現有18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鄉域總面積150.2平方公里,總戶數6162戶、總人口14630人(其中農業人口11370人)、勞動力8113人。3、氣候條件:全鄉平均海拔在45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2度,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 無霜期160—180天,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4、資源狀況:佛子莊鄉的地下礦產資源有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白石板、青石板、葉蠟石、鐵礦石,有天然的溶洞群;地上資源以磨盤柿、良鄉板栗、核桃、香白杏、香椿、花椒和榆樹、楊樹、椿樹及野生灌木林草等為主。5、經濟發展:佛子莊鄉的經濟產業主要以林果、養殖、煤炭、石灰、石材、運輸和商飲服務為主,到2004年,全鄉的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0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8904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2.42億元,農村經濟營業收入完成3.09億元,財政收入完成8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94元。6、社會文化:佛子莊地區歷史久遠、文化燦爛、資源豐富。黑龍關、佛子莊和長操村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龍神廟”始建于元代年間,龍潭神泉水在歷史上從未干枯。民間傳統文化有大鼓會、銀音會、獅子會、鈔子會、燈會、杈會等;現代的農村道路、電力、通訊已徹底解決,人畜飲水、有線電視入戶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十年以來,佛子莊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交通便利、通訊暢通、山青水綠、環境幽雅,對外形象發生了極為明顯的變化,成為人們稱頌和向往的好地方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