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都區大豐街道華美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0114001 | 身份證前6位:510114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0500 |
隸屬政區:大豐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川A | |
華美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大豐街道華美社區是一個半涉農社區,地處成彭路公路沿線,幅員1.5平方公里,轄8個居民小組,較大型用工單位約20個,工業、商業較發達。常住人口約1000戶2000余人,其中既有征地拆遷部分居民,又有農業產業部分居民。由于地處成都市區結合部,外來暫住人口超過7000人,是常住人口的3倍多。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上,既要考慮到涉農居民的利益,又要照顧到農轉非居民的需求,同時還要花更大的精力考慮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傳統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適應這樣具有復雜人口結構的社區,必須進行體制創新,才能搞好新形勢下社區管理與服務。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鄉統籌發展步伐的加快,大批外來人口不斷涌入,加強轄區內的計劃生育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勢在必行。自2008年3月開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以來,社區不斷探索管理辦法,完善管理措施,成立了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社區始終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機制、搞好服務”的方針,加強了社區流管站建設,健全和完善了服務平臺和常態化管理機制。社區充分運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平臺,建立了出租房屋總匯表;組織網格員深入小區采集流動人口和房屋登記信息,實行“以房建檔,以檔控人,以人促管”和“同宣傳、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務”的四同服務,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取得了顯著成效。社區堅持每周匯總錄入流動人口信息,登記率達90%以上,為轄區內流動人員提供了與常住人口均等的服務。社區以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為突破口,扎實推進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創新,為社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由此引發的社會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華美社區流動人口多,涉及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數民族,這給管理和服務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社區綜合治理工作隊還結合轄區實際,根據案件多發的時間和地點,合理分配,實行高密度巡邏。從而使打擊防范力度進一步加大,遏制犯罪打擊現行成效明顯,對犯罪分子起到了震懾作用,對預防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綜合整治轄區環境。社區按照街道辦事處的安排并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多次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了安全檢查。
打破交通瓶頸,改變轄區投資和居民生活、生產環境。從1998年開始歷經14年,社區累計投入資金近600萬元,修建了轄區內總長12千米的村道、社道、院道硬質路面,并在主要道路上安裝了路燈,極大地提升了轄區內工農業的發展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華美社區投入巨資修建12千米硬質道路,是在國家投入僅1/20,社區居民沒有投工投勞的情況下,完全依靠社區自有資金實現的。
全面啟動了改水改廁工程,提高轄區居民生活質量,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轄區內部分涉農居民過著單家獨戶或小院的田園式農家生活,思想觀念落后。埋設水、氣管道常常要經過相鄰的包產地或者相鄰房屋,要安通一戶居民的水和氣,大多都要經過調解協商才能貫通,有時甚至為了幾十百八元錢的賠償也鬧得冤怨不解。社區干部為了盡快解決矛盾糾紛,有時不得不自掏腰包為其補償。經過幾個月努力,社區居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和清潔能源天然氣,所有居民全部用上了水沖式廁所,家家開通了有線電視,社區還為居民繳納了全年有線電視收視費。
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區穩定。社區組織了專職衛生清掃保潔隊伍,建垃圾池20多個,設垃圾桶近50個,并修建了一個近10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轉站,集中收集,集中清運,集中處理垃圾,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社區成立了專職巡邏隊,24小時巡邏,確保了轄區內的社會治安,增強了居民安全感。社區設立了居民便民服務站,由專職社工人員為居民代辦各種項事。社區兩委高度重視免費全民健康體檢,積極發動社區工作人員、各社社長及綜合治理工作隊員組織社區居民參加了體檢,使“儲蓄”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社區和大豐公立衛生院還對轄區居民進行了“紅標·成都”家庭救護的培訓,宣傳各種現場急救、防災逃生等知識。
開展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生活。社區成立了老年文藝宣傳隊,規范了社區讀書室、建立電子閱覽室和居民業余活動室,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區兩委還在春節、兒童節、“七一”、“八一”和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慰問活動,有效地增進了黨群、干群關系。
社區把黨建工作作為龍頭來抓,完善了基層組織網絡的創新機制和基層治理機制建設,完善了“兩委、三會、兩中心”的管理模式,堅持廣泛宣傳、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工作,并收集相關資料開展工作。社區8個黨小組78名黨員設崗定責在不同的崗位上,較好地發揮了0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開展了黨員幫扶、公開承諾等活動,提高了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在社區黨支部領導下,建立健全了社區自治體系。社區運用公共管理辦法,建立了全新的院落管理機構,積極推進黨組織領導方式由直接管理向運用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組織引導居民依法自治轉變。在黨支部領導下,社區建立了居民委員會、居民代表會、居民議事會、居務監督會、院落自治小組。農民集中居住區以小區內的單元(樓棟)為單位,采取“一戶一票”的方式,民主選舉居民代表和樓棟長,對小區內的公益、社會事務等重大事項行使小區自治事務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建立院落明細表,把社區治理單元細化到小區院落。設立小區院落民主議事會,全面推行“院落自治”,真正做到院落事務“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權由民用”。
全國與華美社區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