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烏蘭鎮賽罕塔拉嘎查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50624100 | 身份證前6位:150624 |
長途區號:0477 | 郵政編碼:014300 |
隸屬政區:烏蘭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蒙K | |
賽罕塔拉嘎查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賽罕塔拉嘎查簡介
賽罕塔拉嘎查,東臨木凱淖爾原沙井鎮,西接察汗淖爾嘎查,北靠阿爾巴斯原新召蘇木,南伴沙日布日都嘎查。烏海至東勝一線交通要道以及109國道途經此地,交通便利,便于勞務輸出。土地總面積52萬畝,全部為天然草牧場,其中沙梁面積2萬畝,干梁草場面積50萬畝,耕地面積3200畝,林地面積2000畝,水澆地3200畝。現有戶籍人口1016人,常住人口738人,其中農業人口占25%,牧業人口占75%,流動人口278人。2011年人均年收入8800元,其中一產業收入6000元,二三產業收入2800元。
種植業和畜牧業為嘎查的主導產業,其中種植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畜牧業以大規模飼養羊居多,共有大牲畜580只(其中馬123匹、牛398頭、豬50頭、駱駝5峰),小牲畜28000只(其中綿羊2000只、山羊26000只)。另外,嘎查的集體經濟以集體水澆地為主。
嘎查活動陣地460多平米,建于1998年。目前擁有黨員26名,其中貧困黨員5名,60周歲以上黨員7名,2011年新發展黨員3名,大學生村官1個,新社會組織1個。
在文化教育建設方面,2011年嘎查協調企業所得嘎查共資助兩名貧困學生共8000元;另外還繼續加大了“草原書屋”工程建設與管理,基本滿足了廣大農牧民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了文化惠民的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嘎查實現通訊網絡全覆蓋,建立了蔬菜大棚25座,管道300米;個別地區電視信號不良,40%的農牧戶擁有拖拉機,40%的農牧戶擁有機電井,40%的農牧戶通電,自然村內沒有通油路。
今年以來,嘎查黨支部以“三抓”即抓嘎查經濟,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抓嘎查文化,提高嘎查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抓嘎查黨建,提升區域黨建服務經濟社會水平為目標,全力打造“嘎查廉政文化大院”,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一是開展“黨員帶頭進企業務工”活動。引進烏蘭鎮賽源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到嘎查落戶,辦大型養殖場。并以此為契機,有效解決了40多名農牧民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剩余勞力轉移。
二是依托109國道和察東高速縱穿嘎查的優勢,大力發展道路服務業。在109國道和高速公路沿線,鼓勵農牧民參與到日用品超市、飯店、汽修維修等服務行業中,促進農牧民三產增收。
三是開展“黨員五帶頭,群眾爭五好”活動。結合創先爭優活動,著力打造“嘎查廉政文化大院”,通過廉政文化大院的宣傳和教育,使陣地真正成為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的基地,有效抵制一些腐朽思想對農牧民群眾和黨員的影響,讓全體黨員成為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典型。
今后,嘎查將繼續按照“城鄉統籌、集約發展”戰略,開拓進取、創新發展,努力把黨建工作開展得更活、更實、更富成效,全面構建經濟騰飛、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的新賽罕塔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