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沁縣故縣鎮徐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430102 | 身份證前6位:140430 |
長途區號:0355 | 郵政編碼:046000 |
隸屬政區:故縣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D | |
徐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基本情況
沁縣故縣鎮徐村位于沁縣西南29公里處,故縣鎮東4公里,位于月嶺湖北岸,全村總面積4790畝(其中,1958年修月嶺山水庫占地1200畝),全村127戶,526口人,耕地面積1200余畝,轄3個村民小組,黨員26人,支村委干部6人,交叉任職2人,是清朝大學士吳琠(吳閣老)的故鄉。
二、產業發展現狀
去年以來,徐村支村兩委在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鎮黨委、政府的幫助支持下,制定了以發展“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和核桃經濟林種植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一是2010年在黨支部書記吳貴興的帶領下,17余戶村民以自發籌款戶均3萬元,向銀行貸款3萬元的方式建起了32座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示范園,并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每個棚收益4萬元左右,戶均增收25000元。2011年,籌備成立了沁縣弘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并擴建日光溫室大棚27座,目前土方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鋼架焊接。現已初步形成31戶參與,占地300余畝的60余個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基地。二是,在去年秋季植樹造林中,引進“遼核1號”核桃苗,在沙溝種植300余畝核桃經濟林,3年后掛果達效,將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在臥龍山建成150畝“碳匯”生態林,改善人居生態環境。
三、產業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規劃發展日光溫室大棚達到500畝,實現人均1畝棚,使大棚蔬菜種植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打造沁縣西南部最大的反季節蔬菜供應基地,并向有機蔬菜種植轉變,積極引進種植新技術,改良現有種植種類,打破蔬菜種植模式,在發展反季節油桃等水果方面做文章,建設旅游采摘園區;圍繞故縣鎮月嶺湖觀光農業綜合開發園區規劃,修通月嶺湖環湖路,種植梨樹、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樹種和銀杏、側柏、垂柳等景觀樹種,沿湖建設垂釣園、農家樂、采摘園、住宿、農家生活體驗區等項目,基本形成集生態景觀、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宜居特色新農村;繼續打造吳琠文化品牌,以吳琠(吳琠,字伯美,號革同川,謚號文端,1637.3.26—1705.6.3,清朝初年,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位居一品)故里為依托,抓緊閣老墳旅游綜合開發,該項目占地200余畝,工程涉及祠堂、兩座碑亭修繕,文化廣場配套設施建設,該項目已啟動,力爭“十二五”末建成收益。
四、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礎設施投資大,園區開發資金嚴重不足,按棚內面積計算,每畝投資高達6萬元,雖然現在仍有部分村民種植積極性較高,但由于長期從事傳統種植業,資金籌措困難,向銀行貸款,最多僅能貸3萬元;打一眼井投資11萬元,架線通電7萬元,環湖路7公里,需投資155萬元,建農家樂、垂釣園、住宿樓、閣老墳、祠堂修繕等投資高達700萬元,園區開發資金無力解決。
全國與徐村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