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姑蘇區吳門橋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508004 | 身份證前6位:320508 |
長途區號:0512 | 郵政編碼:215000 |
隸屬政區:姑蘇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蘇E | 轄區面積:4.09km2 |
人口數量:約10萬人 | 人口密度:24450人/km2 |
吳門橋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吳門橋【wúménqiáo】街道建立于1984年初,因蘇州城里最高的石拱古橋吳門橋而得名。街道轄區東起南園南路和迎春路,西至桐涇南路、福星路,北以外城河及巴里河為界,南到蘇苑街以南與吳中區相連,東西長,南北窄,呈狹長形,面積4.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0萬,下設1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是一個老新村與新建住宅小區相交融,歷史文脈和新城市景觀亮點相輝映,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較快、各種城市元素豐富活躍的城市區域。
位于蘇州古城區南部的吳門橋地區曾經有過一段辛酸的歷史,區域內的青旸地(即今南環新村一帶)在甲午戰爭后,曾先后淪為日本租界和公共租界。在第一絲廠內,至今仍保持著原日本領事館的建筑。日本侵華期間,駐蘇日軍的“海軍司令部”就設在盤門路上。這塊土地上也曾書寫過蘇州的驕傲:早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這里就誕生了頗具規模的工業企業——蘇經絲廠和蘇綸紗廠,成為近代蘇州民族工業的發祥地。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吳門橋地區的工業已發展到了相當規模。解放后,吳門橋地區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門類也更加齊全,并逐步形成了一個工業產業群。改革開放以來,商業、交通、餐飲、金融等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及大批新建住宅小區的建成,給吳門橋街道的區域格局和經濟結構帶來了較大變化,各項社會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南門路改造、南環高架路建設、新汽車南站及許多商貿建筑、住宅樓的落成,使吳門橋地區展現出了靚麗的新姿。
在上級黨委、0的正確領導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緊圍繞“文化立區、經濟強區、和諧滄浪、幸福社區”的發展思路,牢牢扣住“重民生、謀幸福、建和諧”的工作重點,發揚“團結、誠信、務實、爭先、創優”的“吳門精神”,切實履行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平安社區的責任和義務,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安居環境,區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社區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成為多門類產業和民營經濟成長的一方沃土,居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近幾年來,吳門橋街道先后獲得了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道”、江蘇省“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江蘇省“紅旗基層黨校”、蘇州市“文明單位”等榮譽,并被江蘇省人民0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全國與吳門橋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吳門橋街道區劃
320508004001 111 南環第一社區
320508004002 111 南環第二社區
320508004003 111 南環第三社區
320508004004 111 湄長社區
320508004005 111 內馬路社區
320508004007 111 興隆橋社區
320508004008 111 盤溪第一社區
320508004009 111 盤溪第二社區
320508004010 111 解放社區
320508004011 111 金塘社區
320508004012 111 大龍社區
320508004013 111 龍港苑社區
320508004014 111 何家塔社區
320508004015 111 潤達社區
320508004016 111 南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