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城”到“美城”:鷹城華麗蝶變奧義何在?
因煤而立、因山得名的河南平頂山西靠伏牛山,東接黃淮平原,西周時期為應國故地,素有鷹城之稱。十年來,曾經“半城煤灰半城土”的鷹城是如何蝶變成為“半城山水滿城綠”的宜居之城?
13日下午,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的“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鷹城平頂山向外界揭示了其高質量發展的奧義。
“這十年,最大的主題是轉型發展。”平頂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建立介紹,平頂山是“中原煤倉”,依煤而興,但也受煤所困。
“為了擺脫資源路徑依賴,我們大力實施創新工程。”高建立介紹,近年來,平頂山建立了國家高壓電器產品質檢中心、煉焦煤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臺73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1.7%,較2012年提升9.1個百分點。尼龍新材料、現代醫藥兩個產業研究院入選河南省首批產業研究院,創新藥物阿茲夫定成為首個國產新冠口服藥,己二腈、對位芳綸等一批技術獲得突破,高壓輸變電、8N超高純銅提純等關鍵技術達到先進水平。
除了創新工程,平頂山還著重重構了現代產業體系。
“過去,平頂山產業存在結構重、層次低的問題。”平頂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劉穎介紹,近年來,平頂山堅持“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搶先卡位”,由“一煤獨大”變為“多業并進”。
劉穎介紹,十年來,平頂山形成尼龍新材料為核心主導產業的全球最完整大尼龍產業鏈;特鋼不銹鋼和電氣裝備制造兩大優勢產業鞏固壯大,平頂山成為全國重要的特寬厚鋼板研發制造基地,1000千伏超高壓電器市場占有率40%以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儲能、數字經濟四大新興產業強勢躍升,5G智慧礦山和生物制藥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天信工業互聯網成為河南省首家國家級雙跨平臺,大易科技、國碳納米等企業成為行業領跑者,慧奇西美5G模組填補河南市場空白,全國最大的第三代半導體晶圓生產基地加緊推進。
一手抓創新科技產業,一手抓能源轉型升級。
劉穎介紹,平頂山立足打造新型能源城,著眼“控舊、提優、建新”,下決心推動落后產能出清,壓減煤炭產能638萬噸,關停火電機組66萬千瓦、鋼鐵產能30萬噸,為新上高端、低耗、清潔項目騰出空間;11家企業創建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投資40多億元推進“退城進園”,16家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推動風光電“源網荷儲”一體化技術應用,魯山抽水蓄能、葉縣鹽穴儲氣等有序推進,平高集團開創我省儲能商業化運營先河,儲能產品市場占有率、儲能容量和儲能功率均居全國第一。
此外,平頂山一些老工業基地轉變成了新材料產業高地,太陽能光伏硅刃料產能世界第一,工程塑料產能亞洲第一,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能中國第一。鷹城新材料逐漸成為城市新標簽。
技術與產業之外,“美”或許是鷹城另一標簽。
高建立介紹,仰望天空,平頂山藍天白云成了常態,PM10、PM2.5大幅降低,優良天數直線上升,其中2020年改善幅度、凈增天數均居全國第一。十年來,平頂山完成礦區生態治理14.5萬畝,整治露天礦山75座,創建綠色礦山27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十年100%;累計造林172.3萬畝,林木覆蓋率由31.2%增加到35.1%,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9.4%提升至42.6%。
如今平頂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869元,是2012年的2.1倍;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汽車36輛,比2012年增長131.8%。民生之美、產業之美、生態之美,平頂山“煤城”變“美城”,正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不斷邁進。
- 2-3· 從美食到美妝——在跨境電商綜合倉感受中國民眾年貨新選擇
- 9-30· “煤城”鶴壁:新賽道跑出新優勢
- 7-18· “百年煤城”探索綠色發展新路
- 6-9· 煤城雞西產業升級轉型調研:從一煤獨大到多業并舉